近日,徐州市经开区金山桥街道出现了一批由我院学生设计绘制的明黄色波浪纹盲道,这一实践项目巧妙回应了社区“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与“暑期儿童看护难”两大问题,获得居民广泛好评,并受到省级媒体江苏教育报与交汇点新闻的专题报道。
盲道改造:以功能性彩绘破解占道难题
7月3日—5日,在金山桥社区主干道旁,我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展了盲道改造工作。团队在合规盲道砖上绘制高对比度明黄色边界,并于关键路口嵌入具备触感功能的方向图形,显著提升了盲道的可识别性与防占用效果。
该项目团队前期联合社区与市政部门开展了系统调研,准确识别出盲道存在的断裂、破损与占用等问题。团队负责人、我院大二学生高珊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色彩与触感的双重强化,实现对盲道的有效保护和文明倡导。”

▲图为实践团队绘制盲道过程
儿童参与:公益暑托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项目创新采用“共育共治”模式,与社区公益暑托班合作,开展“无障碍认知课堂”与“安全彩绘工坊”。实践团队上午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与艺术课程,下午则带领他们参与盲道彩绘体验。
该做法既缓解了双职工家庭的暑期看护压力,也加深了儿童对无障碍设施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图为实践团队辅导暑托班儿童过程
媒体关注:创新实践获省级媒体报道
该项目的创新模式与实施效果引起省级媒体江苏教育报与交汇点新闻的关注并进行报道,体现了我院学生在基层治理与服务社会方面的积极作为与有效贡献。
江苏教育报链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8967516.html
交汇点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883520e4b0baa54d4cc681?t=1753758384955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助力社区治理
截至目前,项目团队已完成金山桥社区超过15平方米的盲道艺术改造,服务社区儿童20余人次。团队还与街道共同成立“社区微更新工作室”,为后续持续参与社区治理搭建平台。
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其做法为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我院将继续引导学生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